游戏研发是枯燥的,要闷头干好多天才有进展,或者是闷头干好多天都没进展。
还好在研的产品都是些小项目,不然就凭姜安现在手底下这几苗人,怕是干到死都不会有什么明显的进展。
姜安最近也没折腾什么事,除了晚上出去闲逛收割五星,全部心思都放在游戏开发上。
公司也在不断地补充新人,再加上卢新宇的入职,现在一个像样的团队终于成型了。
对战游戏平台的开发,随着团队成员的增加,进展神速。
这玩意本来也没有多复杂。
现在,公司每天下班后,除了像何姐和傅姐这样拖家带口的女同志,基本都会主动留下来打几局。
打什么?红色警戒呀!
开始大家还来找姜安一起玩,后来就干脆不找他。
这货手速太快,几个人也打不过他一个。
姜安无奈,只能拉上张经理和包子打几圈麻将。
这是三缺一?怎么可能,还有一个是郭博的毕业设计,会打麻将的AI麻大聪。
麻大聪是郭博给AI起的名字,他的身体是满满一柜的服务器。当然现在暂时还用不到,未来是存储线上玩家的行为数据,然后给麻大聪学习用。
转眼就到了三月。
姜安自己负责的佛性翻译公司来了新业务。
这次,找姜安做本地化的那款游戏,哈哈哈,怎么说呢,有点自投罗网的感觉。
《星际争霸》计划1998年4月之前正式发行,姜安的新业务就是他。
作为这款迄今为止最伟大的即时战略游戏,如果没玩过的朋友,可能是个遗憾。
讲真,《星际争霸》是上帝借玻璃渣之手赐予人类的神作,是整个电子竞技行业的开山鼻祖。
这款游戏的文字不多,但姜安干得格外起劲,而且非常负责任的要了游戏的测试版,以便于测试本地化效果。
这里面当然少不了和其代理公司签订一大堆保密协议。
但这仍然挡不住,五星游戏内部团队第一时间从姜安手上拿到游戏,开始做针对性的对战平台适配。
对于这款游戏,姜安打过代理的主意。做他的代理商肯定不亏,在国内买五十万套以上完全没有问题。
可是考虑到对战平台更大的利益,姜安打消了这个念头,《星际争霸》无疑会是未来对战平台的拳头内容。
这样,他就和玻璃渣站公司站在了绝对的对立位置。
任何一家公司做对战平台,玻璃渣可能都没太大的反应,因为他对国内的市场无能为力,折腾不起。但是,这款游戏的代理商却绝对不行,这种行为等于是抡圆了给玻璃渣两个大耳光。
对簿公堂那是必须的。
作为代理商,会和发行商签一份非常复杂且覆盖面特广的合同,玻璃渣拿这份合同想怎么收拾代理商,就怎么收拾代理商。
姜安的翻译公司和薇软的合同里面就包括很多“奇奇怪怪”的条款,比如为翻译公司提供服务的公司,翻译公司必须要求对方使用正版软件,否则薇软有权利取消合作。
比如有一家给你送桶装水的公司,那你就要要求送水的公司,如果用电脑,就必须买正版软件。按道理讲这没毛病,但是不符合国情,而且他管得也太宽了吧。
姜安倒是不担心这个,他公司电脑用的都是正版软件。另外,翻译公司没有配套的服务公司,就耍他一个人,其余的服务,都是蹭其他几家公司的。
你鸡贼,我就比你更鸡贼。
苏伟明在姜安的建议下,去勾搭过玻璃渣公司,表达了自己要代理《星际争霸》的意愿,但被玻璃渣无情的“婉拒”,因为其在华国有长期的合作伙伴,更值得信任。
有人说多给代理费,拿钱砸晕玻璃渣,老外不会有钱不赚的。
其实吧,玻璃渣一直就很黑,代理费从来没便宜过。而且他的规矩还特别多,叽叽歪歪的事对应的都是成本。
比如包装盒子要用什么纸,光盘要找哪家厂压,服务器要用什么品牌,什么规格,他都能管得到。
你放心,这些一定都是最贵的。比如光盘厂一定要选索泥旗下的,服务器一定是IBM的等等。
反正是给玩家最好的品质保证,没毛病。
对于折腾了半天,最后给其他人赚钱这种事,姜安没兴趣。
他的关注点是怎么从玻璃渣公司身上薅毛。
《星际争霸》既然开始做本地化,那就说明距离上市销售不远了。
对战平台要争取尽早上线,第一时间为玩家提供服务。不单单是服务盗版用户,正版用户也会玩的,因为连接海外的战网实在是卡得要死。
你这里还以为自己有一队兵呢,其实服务端早判定这队兵已经死了。
这种对战没法打。
当初立项时,考虑到实际的人力情况,姜安定了6个月的规划,可是实际跑下来,2个月就够了。
估算不准是姜安忽略了三个因素。第一个是对战平台的规划特别到位,姜安结合前世的记忆,有用的功能保留,没用的功能滚蛋。
规划上不纠结,开发上不浪费。窝工和反复,不可能的。这大大节约了开发时间。
第二个是郭博的技术架构能力超强,他拉来的几个师弟也都很给力,研发进度一日千里。这点超出姜安的判定。
第三个就是压力测试模拟器的功劳。
这玩意现在被郭博当成测试工具用,一个模块出来后,就上压力跑一下,模拟几千个用户同时使用,90%的问题当场就出来了,搞得测试小哥天天闲的蛋疼,毫无成就感可言。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喜欢五星好评,了解一下请大家收藏:(www.233book.com)五星好评,了解一下233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